2007年1月25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义乌千方百计为民工降低追薪成本
政府一年支出20万元追薪610万元
金晓英

  本报讯  近日,看到6位来自江西的民工在自己办公室里领到工资后露出笑容,义乌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傅咏梅长长舒了口气:虽然一上午的调解让她口干舌燥,但这些努力没有白费。
  1月12日,12位江西籍民工到义乌市法律援助中心反映,上个月他们完成了义乌一家咖啡店的装修,负责工程的包工头施某只支付了2000元钱,迟迟不肯结清剩余的7700元工资。法律援助中心立即与施某取得联系。1月15日,施某和6位民工代表到法律援助中心接受调解。傅咏梅对双方的分歧逐一进行解释,再根据每位民工的出工数,逐一算出每人的应得工资。施某如数支付了工资。
  据悉,2006年义乌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526件,为民工挽回经济损失610万元。
  针对义乌外来人口多,法律咨询和申请援助多的情况,义乌市司法局每年出资20万元用于法律援助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样的追薪成本让很多人深感意外。因为据全国总工会一项不完全统计,为帮民工讨回被拖欠的约1000亿元工资,整个社会付出了至少3000亿元的成本,其中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政府成本和法律援助成本。“追薪高成本”甚至让许多人开始争论社会该不该为追讨这些欠薪去支付如此昂贵的成本。
  这些年来,义乌市法律援助中心通过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制度:现场调查取证,尽早固定证据;现场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进行风险告知;在法律文书生效后,代民工申请执行;在得到执行款后,将款项邮寄回民工老家等等。这一系列措施,既降低了法援中心的援助成本,也有效降低了民工自身的追薪成本。